“中国好人”倪萍:为了移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稿件来源:石嘴山日报 发布时间: 2022-11-25

  在石嘴山市众多的社区干部中,今年49岁的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倪萍算是特殊的一位。在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居民眼中,她既是“娘家人”,又是“婆家人”,还是社区移民的“当家人”。十年来,她带领9451名劳务移民拔穷根、奔小康,“移”出了幸福新生活。近日,她被评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

  “叮咚叮咚……”每天早上,倪萍都是被微信不断发出接收新消息的提示音“叫醒”的。这也意味着,倪萍新一天的忙碌又要开始了。来到社区,处理好手头工作,倪萍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为移民群众的各种大小事忙活。11月21日,新民社区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散步、交谈,孩童们自由地玩耍,和谐惬意。

  “有人在家吗?”倪萍来到了12号楼3单元5楼走访入户。听到有人敲门,居民翟淑萍打开一看是倪萍,高高兴兴把她引进门。

  “这些天咱们小区里的制衣车间缺人手,你可以去试试,计件工资,干得好的话收入不少呢。”倪萍说明来意。

  “这两年工作也不好找,我看好多邻居姐妹都去制衣车间工作,害怕自己没干过,干不好。”翟淑萍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不用怕,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几天就会了,明天我带你去。”倪萍说。

  干练、热情,快人快语、风风火火,说起这位社区“当家人”,移民群众都竖起大拇指。2012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2490户9451名劳务移民从固原市隆德县整体搬迁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新民社区。

  面对移民群众“出山、进城、上楼”的不适应,同样来自宁南山区的倪萍在关键时刻勇挑重任,用乡音乡情服务乡亲,从此既是“娘家人”,又是“婆家人”,更是“当家人”。

  倪萍知道,要想让群众相信组织,必须拿出诚意来。她用乡音乡情服务乡亲,一户户登门发放“亲情卡”,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大娘”“婶子”叫得亲热,嘴角磨起了泡,鞋底也磨坏了几双。

  就这样,倪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沟通民意,终于换来了移民群众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的可喜转变。同时,倪萍主导建设成立“沐恩巧媳妇”工作室和手工车间,帮助居民就近就地就业,车间可容纳3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刚开始车间建在移民创业市场里,由于离小区有些远,大家上班不太方便。今年,我们把车间搬到了社区里,以‘社区+公司’的嵌入式就业模式,实现社区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好、还能照顾老和少’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倪萍说。

  面对偌大的社区,“操心”是倪萍的工作常态。“在社区当书记就要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事,当群众的难心事一件一件解决了,党组织的威信就会越来越高了,你才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倪萍说。

  为做好基层工作,倪萍以“心中有爱、脚下带土”作为工作准则,创新开展“5个1+N”社会治理服务模式,重点在提高居民收入、公共服务上下功夫,通过“一站式阳光服务、一家人社区关爱、一揽子就业帮扶、一体化环境治理、一系列文化活动,N件为民办实事”模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通过五方联席会议、民主协商、居民代表大会,建设了增压泵,困扰沐恩新居小区居民的高楼层水压低、居民吃水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协调建成幼儿园育婴班,专门招收2岁至3岁婴幼儿,困扰社区妇女的打工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解决了;联系成立移民制衣车间,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实现了。

  倪萍经常对人说:“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不能一味蛮干,要实干苦干加巧干,要做到无米也要造米,逢山开道、遇河架桥,没有这个劲头和自觉你就干不好社区工作”。

  聚人气更要聚人心。倪萍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吸纳文化能人,组建各类文艺团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打造“移民文化活动周”“邻里百家宴”等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文化活动感染和凝聚人心,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十年来,在倪萍的努力下,搬迁移民搬出了面貌的焕然一新,搬出了邻里的守望相助,“直把他乡作吾乡”,彻底融入当地的美好生活。

  “我来自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是我的本职工作。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用心做好社区管理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倪萍说。记者李薇藏伟

>>><<<
【编       辑】: 杨兆莲
【责任编辑】: 贺璐璐
【稿件来源】: 石嘴山日报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