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要简办,喜事也要简办,彩礼少要或者不要都行,孩子结婚后日子过得好才是正理,不能只图表面上的光彩。”近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刘金梅说。她女儿结婚时,就只是简单在家里置办了几桌饭菜,邀请亲朋好友来祝贺。
刘金梅说,如今乡村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很多,村里人越来越明事理,红白喜事简办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村里还配齐了村文化专干,积极接待送戏下乡演出,其中以遏制“天价彩礼”为主题编排的戏剧《两个妈》通过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受到村民一致好评,提高了村民对“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习俗的认识,让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过程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在镇村“两委”积极号召下,该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在操办婚丧嫁娶活动时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村干部带头对移风易俗任务进行分解,走访入户倾听村民心声,广泛征集对村规民约和村训的意见建议等。
“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绘制文化墙、打造道德文化长廊的形式,将移风易俗理念传递到家家户户。在村主要街道制作‘图说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墙面喷绘100多幅,制定村训和村规民约各1个,统一制作家规家训牌匾近2000个,送至村民家中进行张贴,基本实现家规家训全覆盖。”原隆村党支部书记王升说。该村几乎全是来自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村里高价彩礼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该村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继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自治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高建博介绍,近年来,自治区文明办聚焦一些地方存在的“高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17年4月,率先出台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区“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现场推进会、“深化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等。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全区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村规民约修订实现全覆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移风易俗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一些地方结婚彩礼、婚丧喜庆支出仍是农民群众的沉重负担,需要下大力补齐短板、固强补弱。今后,自治区文明办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树立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凝聚起振奋精神、实干兴宁的磅礴力量。(华兴时报记者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