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红瑞村4名大学生为同村的34个孩子带来了欢笑和温暖
石嘴山大学生开办志愿辅导班回报乡恩
当下,大学生的假期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网游、看小说;背起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做兼职勤工俭学……然而,即将过去的这个假期对于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的4个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成就感的假期——他们没有玩网游,没有去旅行,也没有像往年一样帮助父母打工挣钱,而是义务为村里的学生进行课业辅导。
今朝受恩惠来日报乡恩
马富贵是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一名普通移民家的儿子。2012年,马富贵的家人从宁夏西吉县搬迁至红瑞村的时候,他已经是银川一中一名高二的学生了,直到放假回到新家,看着陌生而又崭新的第二故乡,马富贵心里充满了希望。2014年,马富贵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华中科技大学。那一年,同村的王玲玲、李宗宝和王玲分别考取了北京建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也是在那一年,他们4人成了全村的骄傲。

开办红瑞村志愿辅导班的王玲(左起)、马富贵、李宗宝、王玲玲。石嘴山日报记者 周丽华 摄
然而,同在一个村的4人因为常年在外求学,在高考前他们并不认识,直到开学前村委会组织资助活动时,4人才相互结识,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考上大学后,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资助,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回报家乡。”在西北民族大学就读的王玲说。
“作为大学生,每次假期回来都想为村里做点什么。”马富贵告诉记者,上学期间,他会在课余时间兼职做家教,对学习辅导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家教期间,马富贵接触过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看着他们我就会想到家乡那些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马富贵说,那个时候他第一次萌生了为村里的孩子们补课的计划,“后来放假回到村里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可是寒假时间比较短,再加上过春节,等到计划成熟时已经临近开学了。”
计划付诸实践
“这次快放暑假的时候,我又开始琢磨为村里的孩子补课这事儿,决心在暑假期间一定要把辅导班办起来。”马富贵说,今年7月份回到村里和家人相聚几天后,他就开始着手开办辅导班。然而,他单枪匹马不可能兼顾多门课程,也辅导不了太多的学生。正当马富贵发愁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同村的李宗宝,马富贵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宗宝,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稳重的“理工男”有了,当然得有温柔细腻的女老师,这样才能文理兼顾,各取所长。马富贵和李宗宝商量后,拿起电话打给了同年考上大学的王玲玲和王玲,表达了想志愿辅导村里孩子的想法,王玲玲和王玲也爽快地答应下来。就这样,一个志愿支教组合诞生了。
志愿服务的队伍有了,场地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红瑞村有条件的场所只有学校和村委会,但放假期间学校不好协调,他们便跑到村委会碰碰运气。他们将志愿辅导的初衷和计划汇报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后,立刻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并将村委会的电子阅览室提供给他们当作教室。
有了队伍,有了教室,离计划成功不远了。紧接着,马富贵4人开始谋划志愿辅导的目标。经过协商,他们将辅导对象定位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可是,红瑞村6个区有1800多户移民家庭,他们很难知道到底有多少家庭的孩子要升入初三。“正犯难的时候,想到我叔叔家的女儿要升初三了,可以通过她去发动大家呀。”马富贵说,他们随后在每个移民区联系了一名初三学生,然后通过他们去辐射周边需要补课的同学。
就这样,志愿辅导班建成了,开班在即。
“李宗宝数学强,你来辅导数学。”
“我的英语不错,英语由我来。”
“初三要开化学课,王玲玲你来吧。”
“我来辅导物理……”
4人经过推荐和自荐,结合各自的强项,将几门主要课程进行了分配。
免费辅导班开班了
“8月8日,我们举办了‘开班仪式’。”马富贵憨笑着说,开班第一天,有22个学生来参加补课,开班第一课主要是和学生们谈谈人生和理想。
“开班第一课既是班会课,也是‘洗脑课’。”王玲玲说,课堂上,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给学生们介绍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看到他们流露出的崇拜眼神和对大学的向往,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王玲玲说。
虽说是新开的辅导班,可马富贵4人却办得并不随意。在志愿辅导的过程中,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课程。“如果今天早晨我辅导数学,那明天我就把数学辅导安排在下午,有时候我们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状态来调整课程。”李宗宝说。
移民村的孩子很多英语基础较差,马富贵便着重辅导英语,耐心为学生辅导语法知识。化学课是同学们最陌生也最好奇的一门课,负责辅导化学的王玲玲告诉记者,第一堂课她就出了个小“笑话”:“第一次走上讲台,我有些激动和紧张,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就写起了化学方程式,当我转过身来,台下的孩子们一脸茫然,我也感到困惑,直到有学生提醒我,他们还没有学过化学时,我才恍然大悟。”王玲玲说,回家之后她马上对辅导方案进行了修改。
在辅导的过程中,马富贵4人还发现,学生们因为不习惯说普通话,有时候互动的积极性并不高。“我们就先说方言,拉近了彼此距离后,大家的互动性就提高了不少。”王玲说,在这过程中,不仅使来补课的学生获得了知识,也让他们积累了更多学习和工作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很快,大学生回乡开办免费补习班的事在村里传开了,每天都会有新的面孔加入。“我是第三天的时候才听同学说的,就赶紧赶了过来,但还是感觉来晚了。”即将升初三的任小兰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哥哥姐姐们讲的课,能在假期里听这么丰富多彩的课,感觉特别充实。
据了解,红瑞村距平罗县城有近40公里的路程,离最近的陶乐镇也要二十分钟的车程,学生在假期几乎没有额外的学习辅导和兴趣辅导,要么待在家里帮父母干活,要么在附近勤工俭学,马富贵4人开办的志愿辅导班让村民们拍手称赞。“娃娃明年就要中考了,有这几个大学生免费帮娃娃们辅导,我们觉得心里挺踏实,也很感谢他们。”红瑞村的村民马志兵说。
让知识传递希望
然而,离别总要来临。8月底,马富贵4人就要陆续开学了,他们将按时返校完成学业。8月25日,在红瑞村村部里,4个人为学生们辅导了最后一天的课,这一天,他们没有让学生们背单词,没有解方程,没有画电路图,而是送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作为纪念,让大家把理想写在笔记本上并努力去实现。
“我想当一名医生”“我的目标是上军校”……王玲玲看着大家写在笔记本上的理想,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从辅导班开班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没有人半途而废,他们都是渴望知识、有理想的孩子。”王玲玲说。
通过和孩子们接触,4名大学生志愿者发现,村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一点儿都不比城里的孩子少,“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反哺村里的学弟学妹,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丰富了社会经验,还让孩子们对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暑假显得格外有意义。”李宗宝说,他走在村里,听到孩子们称他为老师,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
谈到今后的打算,马富贵4人一致表示,寒假时间短,开班比较困难,但只要村里的学生们有需要,随时可以到家里找他们,他们会尽其所能帮助大家。“我们正在筹建爱心协会,如果能成功,就可以让村里的孩子们长期接受义务辅导。”马富贵说着,拿出了他们4个人拟好的一本策划书,他们希望能搭建一个平台,使更多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和有志愿辅导意向的人都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让农村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石嘴山日报记者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