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投递员,年长的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身着绿色邮政制服,骑着绿色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到了用户家门口时先听了一串铃声,然后来上本文开头那么一句吆喝。而年轻的朋友们想到的则是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于城市角落投送快递、揽收快件的快递小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人们总是会在街头巷尾、社区广场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银川市西城邮政分公司进宁南街投递部的投递员马艳芳。21年投递员生涯,她日复一日用车轮和脚步丈量着自己负责片区的每一条街道。
“今天的报纸、信件还有包裹格外多,估计全部送完得到下午3点多了。”1月6日,银川市最低气温零下22摄氏度。上午10时许,记者在兴庆区三林巷见到了马艳芳。投递间歇,她将三轮车停在路边,阳光下取出自带的馍馍吃了起来。“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习惯,早上从单位出来的时候总要带一点干粮,一旦遇到邮件多的时候,午饭就在路上解决了。”马艳芳一边大口嚼着馍馍,一边哈着热气搓着手。
1999年,大专毕业的马艳芳来到邮政局工作,成为一名投递员。“那时没有电动车,我每天要骑着单位发的自行车,送信件、报纸。当时银川市高层住宅楼还不多,普通居民楼没有电梯,我们要背着几十斤的信件、报纸爬楼梯挨家挨户送,遇到用户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拿出随身带的纸笔在门上留个字条,什么时候用户回来看到字条后联系我,我再将信送过来。”坐在电动车上,马艳芳回忆起初当投递员时的情景。
“每天清晨6点,我和同事们都会来单位接车,将当天要投递的报纸、信件、快递揽好,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一条最快的线路。”马艳芳边说边麻利地将扎成捆的报纸和信件搬上电动三轮车。
东至民族南街,西到凤凰南街,南达华林巷,北到南薰路,这个投递片区,马艳芳每天要骑着电动三轮车跑几十公里,为片区内的十余家单位、二十多个小区、近千用户按时投递。“邮政投递是我的事业,更是一份责任,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能准时准点地把信件和包裹送到用户手中。”马艳芳说。
21年的投递工作风雨兼程、从未停歇,常年的户外工作在马艳芳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凛冽的寒风中关节炎也成为了她投递路上的“绊脚石”。“记得刚到单位的时候我才19岁,那时都管同事叫‘哥哥姐姐’,现在单位里的年轻人都叫我阿姨了。”马艳芳说。
当记者问:“您工作这么辛苦,工资也不是很高,这么辛苦图什么?”马艳芳笑着说:“我的工作就是服务性的工作,人民邮政为人民,既然是服务就要有服务的样子,让客户满意。”接受采访后,她又飞身上车走了。(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王洋 文/图)
数九寒天,小街巷里每天都能看到投递员的身影。
厚厚的护膝为马艳芳抵挡了严寒。
“全副武装”准备出发。
清晨,马艳芳在公司分拣报纸。